甚麼是家庭暴力
家庭暴力是指發生在親密伴侶及各家庭成員之間的暴力行為,其中施虐者透過個人的權力和地位,做出各種以操控對方為目的的行為,包括身體虐待、精神凌辱、性虐待、社交孤立、經濟封鎖及恐嚇等。
家庭暴力不是單一事件,相反地會不斷重複地出現,形成施虐者的行為模式。有時候,施虐者會在暴力事件發生後表示歉意,但當衝突或問題再出現時,暴力便會一觸即發,造成惡性循環。
不同性別、性傾向、宗教、種族和教育程度的人士都有可能遭受家庭暴力。
根據社會福利署的數字,約八成的家庭暴力受害人是女性,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,男尊女卑的傳統觀念仍然存在於目前的社會文化中。
性別觀點
在以男性為中心的父權社會裏,女性被賦予照顧家庭的天職。這形式的勞動分工,削弱了女性的經濟地位,從而減低她在社會方面的影響力。另一方面,女性被傳統的「出嫁從夫」、「三從四德」等「標準」所規範,以致其獨特性和自主性被邊緣化。不但社會上存在對婦女行為的定型,而婦女自己的自我價值觀同樣也被影響及塑造。
家庭暴力源於「權力與控制」,社會文化與權力結構造成男女權力不平衡,因而無可避免地影響了家庭。男性透過權力與地位,對女性做出以控制對方為目的的行為;而女性礙於其家庭角色的框架及在缺乏資源的情況下,一旦發生家庭暴力,其處境更為弱勢,需要社會更多的關注及支持。
女性主義
由於女性在家庭及社會中常被壓迫和邊緣化,故此婦女庇護中心在協助受虐婦女時,給予充權的服務尤其重要,當中包括尊重婦女個人的價值及自主權,提供資源和機會,幫助婦女發現及善用自己的內在資源,尋回生活中的自主權。
辨識暴力
不一定要有暴力的身體接觸才是虐待行為,虐待也可以以其他形式出現,包括精神及性虐待。事實上很多婦女因被虐待而遭受到不同程度的心理創傷及精神困擾,給其個人及子女等帶來嚴重的影響。
以下的問題可以幫助你檢視自己是否正面對親密伴侶的暴力:
常見問題